除了令人惊异的老套剧情之外,这部片子个人认为最大的亮点当属女主角罗密施奈德的美艳动人了,的的确确不可方物。
至于剧情,说穿了就是一法版“地道战”,只是男主角的动机不如国产的“伟大”罢了。另外一种表述就是,被赞誉为下凡天使的医生也可以成为终极杀人机器
“战争就是无限制地使用暴力。”这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面的一句话。这句话不是什么经典,在这本经典著作中也不引人注目,但是,却是几乎所有军人共同认可的。
一方报仇,另一方报复;一方再报仇,另一方再报复;。。。。。。这种循环屡见不鲜,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存在。这多半是出自于人们敌对心理的本能。这部片子里面讲述的故事并不稀奇,反抗、镇压,这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之所以拍这部片子,仍然是出于一种敌对心理,出于法国人对德国占领军的愤恨,和法德之间固有的一种民族矛盾情节。换个角度来想,法国人也不是没有发动过侵略战争,法国军队也不是没有镇压过占领区人民的反抗,也不是没有干过屠杀的事情,他们怎么不拍一下“被侵略民族反抗法国人统治、法国人屠杀被占领区人民”的片子?
推荐这部片子,不是因为这部片子好,更不是因为这部片子的故事好,而是建议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种片子的拍摄动机。
这是1975年上映的一部法国电影。
1944年6月10日,德国党卫军装甲车营少校阿道夫狄克曼以一个德国军官在奥拉杜尔村被法国抵抗组织抓去为由,在这个小村庄制造了一场浩劫,642个鲜活的生命死于这场血腥大屠杀中。1975年,在二战结束30年后,导演罗伯特·恩里克决定将奥拉杜尔屠杀案搬上银幕,这就是影片《老枪》真实的历史背景。
影片的主人公是丹迪尔医生。在法国被德军占领时期,他的患者有普通病人,也有抵抗组织成员,有德国军人,也有法国保安队的士兵。在丹迪尔眼中,他们只是些病人,出于职业道德
我不是不想写新片,但如今影院里的新片太少是我喜闻乐见的。
华语电影充斥垃圾。去影院看华语新片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被侮辱的过程,主创和资方用他们的自负和无知侮辱我视听和审美,和票价无关。我既然不是毒Sir那种媒体,就压根连开喷都不必,根本不想回忆那种恶劣的感受。
引进电影极少惊喜,都是限定了主题(价值观)的大片。上周在网上看了一部半新片,The Accountant,会计刺客,本阿弗莱克主演,一部缺点和优点都很突出的片子。在中影引进的片子里是看不到这类的。更不用说Gone Girl这种神作了。
下面这些都是会计刺客的短评:
“《会计刺客》就是用过时的方式来呈现一个过时的好莱坞动作片里的过时的主角,然后用过时的言论来强调差异性。(《卫报》评)
“本·阿弗莱克饰演的这个角色,因为孤僻症反而更完美的数学怪咖天才,整个概念在很多层面上就让人不适应,特别还去服务于这么一个低级的犯罪故事,看得人痛苦。(《滚石》评)
“影片将老套的动作片元素建立在不靠谱的故事大纲之上,显得有些混乱,它要么让你感到愤怒
没想到德军在欧洲战场上节节败退,但广播却说旗开得胜,就连巴黎的市民都知道两三个月后会获得胜利,德军的广播真的一言难尽啊。法国亡国,巴黎的医院,有纳粹的医生,同样也有法国傀儡政权的秘密警察监管的法国医生,一起共事,药品管控严格,虽然都是医生,但立场不同待遇也有不同,但也正因为是医生,所以法国的医生没有好像法国的市民那样被纳粹或者秘密警察公开在街上行刑,太疯狂了。
法国作为德国占领地,市民被街上枪毙或者上吊,有些德军还去郊外屠村,真的沦陷依附还是抵抗,都是一样被蹂躏
《老枪》于连其光辉不亚于《兵临城下》瓦西里
一个医生的家国梦 为了妻儿拿起枪
《肖申克》为了自由 《老枪》为了愤怒与反抗
上世纪中国经典的译制片就是不一样,从配音到台词都精准牛逼到不行。
毕克和邱岳峰真的是配音界的大师啊。可惜后来人鲜有能达到的了。
靠一个人去消灭鬼子的小分队,这就是一个男人的保家卫国,一切都为了死去的妻儿!!
“老枪”永远的爱情经典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