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的一月,全世界在关注中国的温疫肆行,窗外细雨濛濛,寒风凛冽,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最安静、最冷静的时光伴随十四亿中国人。坐在电脑前,阅读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作品《套马竿》又名《蒙古精神》,电影从一个传统的牧民的妻子不想生小孩要丈夫到城市买避孕套为切入点展开叙事,米哈尔科夫以广阔视角展开蒙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际,描述了俄罗斯、蒙古人在传统文化中迷失,又在新文化中构建。悲壮的蒙古调,广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与电视机、汽车、自行车、施瓦辛格的海报
第一次看时,觉得巴亚图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再看一遍,才恍然大悟巴亚图是一个戏份虽小却至关重要的人物。
在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全副身家只有一匹马、总是醉醺醺地哼着蒙古长调的巴亚图总共大概只有不到十分钟的镜头,而且几乎每次出现都扮演着 “匆匆过客”:
第一次是在片头,茫茫的草原上涌起乌云,仿佛雷雨将至,骑在马背上的巴亚图撑起小红伞,哼着蒙古长调继续优哉游哉地向前。
第二次,已经醉得东倒西歪的巴亚图策马去喝酒,路经主角一家的住处,给主角一家带了一根香蕉、一个小喇叭和一幅他谎称为自己在美国的弟弟但实为好莱坞明星的海报作礼物。
第三次,清晨的蒙古包外,主角夫妇在讨论避免再生孩子就要去买避孕套时,巴亚图喝酒归来,给夫妇俩打牌赢得的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作礼物。
第四次,也是最耐人寻味的一次,巴亚图骑着马哼着蒙古长调走进了俄罗斯人的家里。房间里,遭遇意外后回家的俄罗斯人正和妻子耳鬓厮磨;房间门外,俄罗斯人的小女儿正在朗诵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巴亚图给了她一个苹果做礼物。
第五次
草原有多辽阔,蒙古汉子的胸怀就有多阔广,天空有多明亮,蒙古母亲的心灵就有多么透亮。
一望无际的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马背上的蒙古民族单纯而豪放,草原是他们驰骋的地方,贡巴和妻子、祖母以及三个孩子们在一起,贡巴希望再要一个,而妻子知道这是计划生育政策不允许的。这件事让贡巴很是郁闷。
影片的剧情在广袤的蒙古草原展开,辽阔的天空下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快乐生活,特别是母亲望着孩子慈爱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的善意,,贡巴的孩子布因看见谢尔盖身上的文身惊讶的表情有着童年的天真,巴亚图叔叔马背上打着小红伞的怪诞表情,还有贡巴在药店买安全套的尴尬,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细节被米哈尔科夫敏锐捕捉到了,让影片更加生活化,充满了幽默。
草原上信息是匮乏的,他们对外界的了解有时局限于巴亚图叔叔带来的图片,直到来中国打工的俄罗斯卡车司机谢尔盖因为抛锚来到了牧场,他的介入让贡巴一家有了了解世界的窗口。
宰羊是影片的重头戏,生活习俗的不同让两种文化有了碰撞,它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好客与真性情,贡巴为了招待谢尔盖而宰杀活羊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影片通过两个男人的简单故事,表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历史、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断裂这样的宏大命题,而且又表现得十分艺术十分生动十分自然不做作。
蒙古人贡巴使者套马杆纵马奔腾那矫健的英姿,辽阔丰美的草原,让人陶醉,可在影片中却更像一曲挽歌。贡巴对祖先成吉思汗的历史伟业,对蒙古族当年纵横天下的豪迈辉煌十分怀念和自豪,可现实却是草原上多了越来越多的现代电器,生活方式越来越汉化,从收音机电视机摩托汽车到避孕套。当他骑着马,在旁人惊诧的目光中走在繁华的闹市街头那一幕,仿佛一个古典主义者面临的后现代窘境,也传神地象征着古老文明,民族文化在工业化背景下的困境。
贡巴从城里买回了电视机,当他在草原山坡上梦见成吉思汗的队伍竟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斥责自己使用电视机背叛了蒙古的民俗,要惩罚他的那一幕,体现了蒙古人在自己失落的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挣扎、困惑和无所适从,无限的孤独苍凉。
另一主角俄罗斯人谢尔盖,同样在内心深处,是本民族文化的捍卫追随者,当他酒醉之后
“蒙古精神”草原上曾经插起库伦的地方现在竖起了烟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