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上看的,因为时间关系,只看了一半,前部分节奏缓慢,好多同学都睡了……后半部分更惊险刺激。Stanley Tucci演的杀手一开始特别厉害,后半部分对男女主的追杀更凶猛可怕,完全对得起这个中文片名。一直很喜欢政治犯罪题材的电影,可能和纪录片接近吧,我迷恋那种接近真实的质感。Julia Roberts那时应该才25左右,与角色年龄也符合,但是她看起来比较成熟。据说Denzel Washington被评为最性感男星,电影他第一次出场的确很……太晚了不说了
这部电影的名字是在多年前的佳片有约中知道,当时竟看的睡着了.....
今天拣起来重看,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
这个冬天很爱看DENZEL.WASHINGTON的片子,连着看了好几部,像是逆流而上,追溯到了<塘鹅暗杀令>.却惊奇的发现,这部电影竟然拥有着地球上最顶尖的男女演员,当然,日后的影帝和影后在当时都还是上升阶段的,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功力....如果放在今天,那震撼的效果绝对令人期待.
总的说来,大嘴美女的表现更胜DENZEL一筹,关于恐惧和果断的表演拿捏的都很到位.这和电影的设计也有关系,主要情节的推进都是以女主角写那份报告为线索.
电影应该有种不屈服于政治因素的骨气,这样的电影才会成为经典.
今天看了滕讯网上关于<士兵突击>等国产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评论,觉得很有几分道理,我们国内的电影和电视剧往往太愿意迎合某某"主流"的意识,这里所谓的主流不过就是某个大会的精神产物,追随主流却永远是旁门左道,一堆片子却垃圾多多,精品少少.<罗马假日>其实就是时下娱乐圈里乐衷的主流剧型---偶像剧,可是它所达到的境界后来人却永远不可能被达到更遑论超越.
一次在酒吧听到Scorpions的always somewhere,深深的沉迷进去,而且竟然能听得懂大部分的歌词。。
后来知道这是《鹅塘暗杀令》的主题曲,直到很久之后才拾起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因歌而识的电影。
至于电影的名字,《鹅塘暗杀令》或者《鹈鹕报告》都比《绝对机密》要来的吸引人,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童话,不是么?
故事讲得不错,更何况当年的茱莉亚罗伯茨和丹泽尔华盛顿让我怦然心动。大嘴美女不必说,我对华盛顿的最深印象来自当年在辩论队时集体看《伟大的辩手》。
疑问:CIA为什么要保护茱莉娅。
穿帮:取到加西亚的遗物后二人从汽车里逃出来,只带了纸质文件,没带包和录像带。
总统的工作就是逗逗狗,作作秀。出主意有幕僚呢。
总统可以要求(ask)FBI的头目不要去调查某人吗?不能,否则就是干涉司法。记得现实中总统也不能(全)管司法部长。分权制衡(包括上下级的分权)是王道啊,官大一级也不能压死人。
权利的最终保障不在宪法和法官,而在于丹泽尔在小木屋里可以有一把枪。
演Alice(茱莉娅同学)的女生很面熟,想不起来是谁了。
还有,茱莉娅长得很像我的一个表妹,哈哈。
我个人对这片电影推荐程度一般,对丹哥和大嘴姐有爱的人可以看看。
比起这片的盛名,感觉有些失望。我是在悬疑片里头找的,但是这片说不上是部悬疑片,比较类似励志片,无名小妹为报爱人之仇不畏艰险掀翻政治黑金巨头,把遛狗总统拉下马。茱莉亚罗伯茨后来还拍了一部类似的电影,具体叫什么忘记了,扮演一个环保主义的母亲,好像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重温17年前的这部电影,感叹再漂亮的美女也有人老珠黄的一天。
比较失望的地方是觉得剧情的安排不够严谨,记者和小妹二人组的反侦察能力也忒差了,看开头那几位被人暗杀的无声无息,再看这两位,估计自己被人拆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愣是没死成。比如小妹去找杀手假扮的警察碰头,你跟人家牵什么手,碰面直接来一枪不就完事了;记者住在小屋里头按理说很容易就能跟踪到,不懂为什么杀手没干掉他;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小妹明明知道对方手眼通天,到处窃听,事先还跟丹泽尔华盛顿来一反间计,故意说自己出国了,完事在雨夜潜入丹泽尔小屋,这说明他们俩应该都知道对方会窃听了啊
这部电影已经很古老,上映许多年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虽然感觉情节有些老套,可能也是后人模仿太多.但是仍情不自禁的为媒体的独立自由之精神而喝彩.
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石是权利的分散制衡,只有互相监督的机制,才能保证权利得到公正的实施.现代西方社会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又多加了一条媒体监管.新闻媒体独立于权利架构中,而不是受权利控制,才能真正还人民于真相.而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民众对其的信赖.
民众之所以不明真相,是因为没有明真相的渠道.媒体的灵魂在于其自身的独立自由之精神.
塘鹅暗杀令:值得回味!政客和财团联手,多半没什么好事。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