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广州的飞机上看完了这部纪录片。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巧的是在关手机前,读完的推送题为:如何对抗内卷的社会。作者的建议是:有自己所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突破,敢于坚持。纪录片里的四位清华人都在自己专业的领域闪着光,特别是扎根基层的博士生宋云天,在面对留校和下乡的抉择时,他选择了顺从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即便栉风沐雨,即使会更加艰辛,但因为有了更坚定的目标和远景,一切都变得值得。这也在拷问着当下的我们吧
叫《大学》的电影名,总感觉有点过了。毕竟描述的是清华的校园人和事,或许叫清华大学或我的清华时光会好一点,或者师生清华之类也可以。总之,大学与清华是有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能这样。
第一个上海的高考生,对这一类的大城市学子总是没有太大的好感。整片对于这一个学子的描述也不是非常多,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高考成绩出来前,为了上清华比较好的专业父母为分数不够而担心不已,最后还是没有想上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第二个就是清华的老师钱易。怎么说,应该是得益于父亲
《大学》历时三年跟踪式拍摄,呈现了四个有血有肉的清华人和一所装满理想的校园。影片《大学》的英文译名“The Great Learning”取自四书五经中《大学》的译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四位主角分别是:
高三毕业生严韫洲、留美学者蔡铮、博士研究生宋云天、大学教授钱易。
高三毕业生严韫洲,经过一波三折,如愿考入清华大学。大学教授钱易,辛苦耕耘六十年载,始终保持谦逊与低调。博士研究生宋云天,放弃留校工作的机会,毅然成为大学生村官。留美学者蔡峥,放弃在美国拥有的一切
我现在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父母举全家之力,从小严格教育小孩好好学习,甚至到了逼迫的地步,为的就是“名校梦”。确实一方面是因为父母期望他们的小孩有一个灿烂的前程,而且好好读书就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捷径;另一方面,名校在资源上的集中,学术上的优势,以及举全球优秀老师于一体,来实现教书育人,实现创新创造,他们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虽然我们常说,每个小孩都有他自己的天赋,在社会都有他的价值。但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够在国家最高等学府学习,深造
其实给观众重新描述了高等教育和理想的意义,让很多人会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想传递的“重回校园,致敬理想”理念,我个人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也是我个人坚持的,就是要专注于自己的事,努力把自己的梦想做好,这个共鸣确实有。
我挺喜欢纪录片,因为里面每个人物都是较真实的反馈,没有太多演绎的成分,也是真实的故事,更贴近生活,此片这点上做的中规中矩,没什么问题,四个不同角色诠释了大学之道的意义,可惜就是矛盾点不够纠结,大学的理想化与社会的残酷性交待的有限,缺少了些与现实的结合。
“大学”到底是什么?可能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在看完电影之前,我心中的大学可能是: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一片纯净之地。但看完影片后,我愈觉得大学,如同一片海域。在这片海域,我们以热血为燃料,面对未知,面对时间,万挫而无畏,依旧选择相信,依旧坚守理想。或许我们在这里锻炼成为一个心灵自由和充满爱的勇士!或者说,大学就是一片铸造勇士的海域。
纪录片《大学》中有四位主人公,分别是大一新生小严,在大学中教书半个世纪的老教师钱易,即将毕业的博士宋云天
大师级纪录片片 即将或曾经梦寐奔赴中的理想大学模样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