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电影不是麦克·尼克斯 Mike Nichols第一次尝试,之前影射克林顿的《原色》显得有些做作,反倒是早期改编自著名小说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有很多可供自由发挥的地方。
改编小说或戏剧是麦克·尼克斯 Mike Nichols的强项,他对舞台和演员的调动能力确实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作为一个巨匠型美国导演,难免给人无风格化(说白了就是没特点)的感觉。
但是作为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关于政治的电影《查理·威尔逊的战争》显然尼克斯没有很好的完成。100分钟的影片除了几个主要人物,其他角色均像过场一样,身份交待不够,导致剧情的跳跃和叙事凌乱,对于真实故事有了解的人可能会会心一笑,而对于普通观众必定一头雾水。
2008-01-11
我在想,美国人自己看这部电影可能会与我们的感觉不一样,认同这样的观点对他们的主流观众和创作者应该是不值得争论的问题:共产主义是邪恶的;上帝(基督教的上帝)必将战胜邪恶;个人英雄可以拯救世界;以爱国主义为名做任何事情都是高尚的;美国是世界的中心和救星;指摘别人是很容易的…… 而对于不同价值观的外国人,这部片子拍得再玩机巧,再耍智能,也不过是美国人用于自慰的小玩意儿。其实我想说的是,不仅是美国人,大家都容易认为自己才是中心,这种情怀以大国尤甚。我原来以为Tom Hanks至少不是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看来这是个美丽的误会。
Charlie Wilson认为,这场代理人战争是光荣的(以他的观点,在他们的帮助下,阿富汗人得以打败苏联的入侵),但是“我们搞砸了结局”,如果他和其他人明白,战争本身无任何光荣可言,任何冠冕堂皇的说辞下隐藏着的都是利己的动机,永远没有“人”能赢得战争,战争本身才是赢家,那么,这个“搞砸的结局”(阿富汗,伊拉克……)就会变得不那么让人费解了。
又及
早听闻这部电影的口碑不好,所以尽管有老汤哥和极其恐怖的制作班底,一开始对我的吸引力仍然不够。可是后来辗转发现,电影讲述的内容是美国冷战时期如何秘密支持阿富汗击败苏联大军。秘密永远是具有无穷的吸引力的,何况又加上了政治的标签。
总是要先俗气地说说这部电影的周边,电影改编自著名记者乔治·克里尔的同名小说,乔治在工作中与查理有许多接触,偶尔发现了他在阿富汗战争中起到了令人惊叹的作用,因此历时10年调查访问,写出大作。相信老汤哥应该和我一样,无法抵御政治秘密的强大魅力,因此大力投入到小说的改编制作当中,并费了老大的劲在一个月之间把自己转变成了历史上的查理·威尔逊——高大威猛、风流倜傥、放荡不羁。
我必须要承认,政治秘密,对我来说魅力很大,但是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如此。老汤哥和环球电影显然希望这部影片能吸引到多数人的眼球,哪怕放弃一些像我这样的假愤青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不俗的题材拍俗了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