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一直都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年代,那么多的荷尔蒙像烟花一样地装点着人类的历史,即后戛然而止。我相信这个年代的精彩是种理性之外的巧合,就好像那些写出《圣经》中最完美篇章的人往往很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写了什么一样,这个年代的人其实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
尼采的酒神论用来解释这个问题非常奏效,以至于可以让我把这个年代的精彩理解为一种群体性的酒醉。幻觉过去后,旁观者却再也无法从腥臭的呕吐物中寻找到那种迷醉全人类的迷醉。时至如今,三岛由纪夫终结六十年代悲剧英雄式的死法已经看起来活像一出后现代的荒谬喜剧,而活着的人,都垂垂老矣。我们很难体会北山富朗那一代学,潮浪子重新返回家乡时的哀伤与失落,同样也无法理解他们离开家乡时背负时代使命感的喜悦,就好像面对一段死无对证的爱情。
所以响子开头翻开、结尾合上的那本笔记本,大概也是传递着类似的感情。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就好像这本一本笔记本,或者烂俗了的卡农,里面深邃、复杂和痛苦的部分,都会被其甜腻而纯美的外表掩盖得不留痕迹
完整图文请关注微信公号:春逝的时光笔记。
柏拉图式这个问题是骗人的。当人想要抑制住对另一个人的欲望时,一定会在精神上发生性关系。我一想到他们或许也是如此就嫉妒的要死——响子。
无伴奏,是一个音乐咖啡馆。世纪之交在日本作家小池真理子的笔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无伴奏咖啡馆见证了几位年轻人残酷的青春爱情故事。
小池真理子出生于1952年,《无伴奏》中的女主角响子在故事发生的年代里与作者几乎同龄。在东京大学事件爆发的年代里,无论是现实中还是虚构里小池真理子与响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贝托鲁奇有一部经典电影《戏梦巴黎》是许多影迷的挚爱,与其评价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如坦白说无数影迷都臣服于伊娃·格林的迷人断臂维纳斯之下。《戏梦巴黎》的故事背景是1968年的法国学运,《无伴奏》的故事背景是1968年开始的所谓日本学运。虽然很多人认为两者主题都是在表达思想变革年代里的残酷青春,不过在处理彼此之间情感纠缠的方式上东西方还是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
电影《无伴奏》上映于2016年3月26号这个特别的日子
1.女主的几次啪啪啪:竟然都没有露点?即使疑似露胸的部分也是用双手严密遮挡……这让跟你搭戏的另一位女性主演情何以堪呢?
2.当然了,男同那段,也只是露出了排骨
3.如果可以用《在路上》的套路来演绎的话,会好很多吧?地球人都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吧?既不是意识流也不是二次元……
【无伴奏】这是一部尺度较大、三观较差的文艺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