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看到这样的名字,你会想到些什么?
荒诞而又乖谬,不是吗?当然,还有趣味儿.
在欣赏这部电影之前,我试图弄懂片名所表达的意义.拧了发条的橙子-对这古怪而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好奇,是驱使我观看此片的重要原因.并且,在电影播放的过程中,我不放过任何得以解释疑惑的蛛丝马迹.当然,我一无所获.
这不是某种行动代号,亦不是事件符码,没有历史渊源,更不是一件古怪的道具.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意义.我所用的方法,实在是低估导演的天才.用庸常的思维去破解一个高明的谜题,只能陷在重重误区里,毫无结果地团团乱转.
所幸,电影并不是谜语,只有三流的无聊导演才会耗费大理的金钱与精力去和观众玩捉迷藏的游戏.而库布里克,却是一个如此出众的优秀导演,因此,在影片结尾,我分明听到了"砰"地一声,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场景:
四分五裂的桔皮,像一张裂开傻笑的嘴.弹簧、镙丝、钢片,破壳而出的零件撒得满地都是.
上了发条的橙子,多么愚蠢可笑玩意儿。而这,是我们息息相生的整个世界。
地球是一个桔子,整个宇宙亦可做如是观。无们,无所不能的人类
1972年,电影《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制作完成,讲的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浪荡小混混被关进监狱,又参加改造暴力倾向的治疗,最后回到社会的一系列故事。
1963年,福柯发表《临床医学的诞生》。1974-1976,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相继开设《不正常的人》以及《“必须保卫社会”》系列讲座课程。1975年,《规训与惩罚》出版。1976年,《性史》第一卷出版。
之所以将《发条橙》与福柯的写作联系起来,是因为它们均讨论许多相似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西方启蒙时代以来所形成的种种关于权力、伦理、人性、生活的重大议题。可以说,福柯的写作与《发条橙》互为注脚。
(1)医学化(medicalized)社会的形成或惩罚的医学化。福柯认为,西方社会自17世纪以来,许多原本的伦理问题、道德问题、权力问题或是法律问题逐渐被医学化。以犯罪学的兴起为例,认定罪犯是否犯有精神疾病成为认定惩罚标准的重要依据。一个人的犯罪倾向,可以从多方面的医学指标予以检测。因此,惩罚与治疗逐渐交织在同一个点上,即,惩罚罪犯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威慑和宣布王权的不可侵犯
“发条橙”极致!他们把他变成了巴普洛夫的一条狗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