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下简称《地球》)》,应该算是一部很独特的影片。这部影片有几乎对立的两面性:一方面,影片投资不菲,在宣发上,采用了完全商业的操作;另一方面,影片无论是叙事还是视听,都是偏艺术化的,尽管为了赢得更多观众采用了类型化的内核,但归根到底,这是一个艺术影片。虽然用商业影片的标准去衡量《地球》是有失公平的,但既然这部影片通过大规模的宣发走进了大众娱乐的视野,野心勃勃地进入了通常被商业片所独享的元旦假期档,那么在讨论这部电影时,就不得不首先使用一种商业片的角度。
说几点看完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小发现:
1. 弗洛伊德认为:梦跟现实往往是相反的。
现实中的万绮雯穿着绿色衣服,梦境里的万绮雯(长得和万绮雯很像的女孩)是穿红色衣服。
2.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梦的解析公式是被压抑的欲望+伪装起来的满足。
现实中的罗纮武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和别人跑了,所以在梦中偶遇到了“疯女人”逼男人和她私奔,很明显就是对记忆的复刻。至于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再是儿时的“被动者”,而是作为“救世主”这一形态,变成了整个事件的“推动者”
黄觉演的这个男人,童年时妈妈跟人跑了,长大以后兄弟想利用他搞笔钱结果死了,爱上一个女人,打掉了孩子也跑了。他自己在赌场给人看场子,一个月工资不知道有没有一千块。就这样的一个男人,他的绝望的情绪,灰败的现实处境,让他执着地要去寻找他失去的爱人。可是爱人跑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再心痛也不回来了。于是他只能去做梦。在梦里有一个那么可爱那么萌的十二岁的男孩子,是他没有出生的儿子,他想象自己和他打乒乓球。梦里他帮助母亲私奔,帮母亲想借口:日子太苦了,但起码蜂蜜是甜的
我猜今天肯定有不少人要看《地球最后的夜晚》,看到好多朋友都挺摸不着头脑的,我就写写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解读和评价。
首先说毕赣在这部电影里问题是肯定有问题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就在于他在这部电影里没能实现像他的上一部《路边野餐》那样对于自身缺点的扬长避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实从我的观点来看,毕赣在他的电影里其实一直都在刻意的回避他本身由于并非出自正统学院派而导致的叙事能力不足。这个问题要是仔细观察他的电影的话其实很容易发现。但我觉得《路边野餐》比起《地球最后的夜晚》
二刷归来,想加颗星了,再怎么模仿、重复和匠气,此片仍然带给我丰沛的观影体验,无法忽视。
影片的一些细节可参见此贴:[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862471/]
我再补充些细节,剧透预警:
1、第一镜拿话筒的手、指甲油,接上了现实段落最后的“去舞厅听她唱歌”。
2、那段汤唯赤脚在断墙上走的镜头,除了灯光明暗的设计,脚碰落绿皮书,应该配了翅膀扇动的音效,可以想象为对裸足-翅膀的想象(怕不是昆汀那样的恋足癖),也可以认为是对“老鹰”这个意象的提前暗示,在后半段梦境中
媳妇儿总爱陪我看电影。
去电影院,在客厅投影,坐着靠着抱着Pad,或者阳台一起围着宽屏电脑。每个场景放映的影片是有不同的——影院多半是出了热片,不看和人缺少话题;客厅多是周末下厨做了一餐,看个警匪、动作,不必盯着屏幕,偶尔瞄眼剧情,放空大脑,放松生活;Pad是B站;电脑是网上没啥资源,只能迅雷download的文艺片。久而久之,我们开始导演似的揣测剧情、台词,一百来分钟的时间,欢声笑语中很快度过。唯独在电脑前,没两分钟要问下我什么意思,没两分钟就想倒回5秒看下走神错过的剧情,再没两分钟
谢理循出演,《地球最后的夜晚》女主角名字为什么叫万绮雯?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