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姑娘坐着大巴来到了人潮汹涌的纽约,因为对于怀孕时间估计的错误,她们去的第一家诊所并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于是两个人便在纽约的夜色之下熬过了艰难的第一夜。
第二天到了一个可以提供18周堕胎服务的诊所,但是手术亦不能一天内完成,Autumn在经历了漫长的询问过后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手术,但是手术的付款花光了两个女孩带来的所有钱财,走投无路的两人叫来了之前在大巴上遇到的Jasper,这一夜,快餐店,KTV,保龄球馆,三个人徜徉在纽约夜幕的灯光之下。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诚如桑吉塔·辛格-库尔茨所言,日常社会中的所谓“禁忌”,似乎是新锐导演伊丽莎·希特曼钟情的主题。在处女长片《感觉就像爱》(2013)中,导演聚焦于少女的性启蒙;而在斩获圣丹斯导演奖的《沙滩鼠》(2017)中,她又将镜头对准了男同性恋的暧昧情愫。
在今年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中,她选择的新主题是“堕胎”。如果说,在此前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轻盈的欲望;那么在这部新作里,我们所看到的,是沉重的欲望之果。而正如导演所披露的那样,在许多情况下
作为一部文艺片,它很详细地展示了未成年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做出的应对决策。
意外怀孕,对于任何女性来说,都是措手不及的事。幸福的人,身边有人可以一起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不幸的人,面对惊吓的表现各不相同。
成年人可能都无法准确处理的事情,发生在未成年的身上会怎样呢?
奥特想隐瞒,想让这个孩子无声无息地离开,但是在她的故乡,流产是不被接受的,于是在表妹思凯乐的陪同下,来到了纽约,一个允许流产的大城市。但是事情并不顺利,家乡的医生隐瞒奥特真实的怀孕时长
2020已降,从韩国N号房事件,到近期烟台的性侵养女事件,女性权益始终受到侵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讨论2019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显得意义非凡。
人生看似是一道选择题,本片的题目看似是一把标尺,每一道题都是一种不同程度的伤害大揭发,都是一种道德尺度的衡量。但具体的人,在面对具体事,大多时候往往无路可走,只有一条独木桥摆在面前。要解读本片,第60分钟开始是一个重要的情节点,导演逐渐把钥匙递给观众,对于未成年的本片女主欧特姆来说
我觉得这真的是一部极其无聊的片子。平铺直叙,没有过渡渲染悲伤的气氛或者情绪的高潮。看起来很是平淡。女主的父亲嗜酒如命在我看来,母亲也是对女儿毫不关心。跟往常一样,今天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嗯也是,我们的生活也是向来如此。
在第一次检查的时候,女主问:Is there any way it would be negative?
那个女医生说了一句话:NO,A positive is a positive。
觉得这里真的就很残酷。事实就是事实,后悔也毫无作用,后果要自己承担。
在医院做检查正式要开始做流产的时候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我时常想,在国内贾樟柯贾科长的电影作品大部分有一种很写实的风格,这种类型的电影过于真实,让人无法直视,感觉压抑(可能因为我是个不太敢面对现实的人吧),国外这种风格的电影我看的比较少,《从不》却给了我相同的观影体验,电影的剧情故事可以说相当简单,就是两个女孩,其中一个意外怀孕,要堕胎,然后表姐陪着她去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流产机构,视角就伴随着导演的镜头一路跟随,故事虽然简单,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意义如同一记耳光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青少年的想法未必就是错的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