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来衡量总理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不难。
其一,是不是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总理下车伊始,就问郭凤林主任,郭百岁老支书在哪儿。去拜访落子戏当年的那个小姑娘(连弟奶奶)。和百姓拉家常,没有一丁点儿总理(大首长)的架子。对于日理万机的总理来说,这是多么难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连弟爸爸端来连弟奶奶用寿材换的白面做的扯面,总理没有拒绝,而是豪爽地迈入门槛,痛快地吃面。这是真正地想到他人的心里去了。包括收养二廷的孩子一事,也是如此。
其二
影片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跃进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周恩来到革命老区调研四个昼夜的故事,当时的新中国正面临旱灾和饥荒,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前苏联的连续逼债以及大跃进的失误,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毛主席委派各级领导奔赴各地考察,周总理在其夫人邓颖超的陪同下来到武安县的革命老区伯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查,以便调整解决方案。
影片中公社的领导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毛主席添堵,自作主张隐瞒人民饥荒的情况,并把一些好发表意见的人关了起来
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并不是不待见看,主要是觉得从电影娱乐的角度来看,国内拍的质量好的电影屈指可数,尤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无论拍的怎么样,导演的用意还会深刻的,随着中国40年解禁规律,那些尘封的历史,也终将重见天日,这部电影的获申也可见端倪。看过介绍,有人说这是建国后的1942,我觉得比较中肯,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怕担责的,所以用了三年自然灾害,而民国用了饥荒。但是发生的事由,也都是天灾人祸政策有误造成的,我们虽然用了三年自然灾害,但是任何史料里也并无更多强调天灾的因素,这也是对人祸的默认。中国现在的有些年轻人都比较浮躁,喜欢对事情妄加评论,没有考证精神,真正有资格对那些年的事情评价的怕也只有年过花甲的人了。但是貌似,他们对这些事情并不那么在意,反而没有经历过的人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一样抨击。他们不说并不是不在意,而是他们选择原谅,因为他们见过黑暗,知道光明是要慢慢等来的,现在比60年前光明,明天也许比今天光明。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国家的獘靡说穿了就是人民的劣根性,我们大家都有责任,抨击国家的同时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储智博出演,总理我们想你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