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片段,不吐不快。一个片段中,硕士生请教陈教授关于胡塞尔和“同情”相关学术话题。在陈的追问下,硕士生好像至少三次解释了自己的问题需求,想获得大师指点。学生的问题固然显得书呆子气十足。
但谁料陈教授随后,完全忽视女生提出的学术问题,以郑重而“痛心疾首”的口吻,追问她有何必要花读研时间去做这个问题?不如去爬山交友,理由是读研一两年做不出啥,一篇只有导师看的论文差不多就行。该生所提的问题,本身如何,视频中没看到具体回应(我视为无回应)。
该视频片段那一刻的氛围
有幸参加了超前看片会,观赏了第一集和第二集的片段,收获颇丰。看片会的开始,总导演说最初节目的名字是《大问题》。当然稍微了解过哲学的人会知道这是一本广受赞誉的哲学入门书的名字,很多人都是通过这本书打开了哲学的大门。从这个出发点可以看到节目组最初的雄心壮志。
本片的拍摄开始于21年底,总导演说在经历了这两年社会的“巨大变化”后,想对人生的意义、怎么样去生活,甚至什么是“活着”,进行一番探讨,进而做出某种回答。不过,虽然《大问题》是一本入门书$#
前几天,我看了《解释鸿沟》(第一集)。没看过的,还是不妨看一下,但要带着批判性眼光(critical vision)。
这是腾讯尤里卡工作室推出的思想纪录片,很有意义的尝试,值得点赞。总监制李伦先生在片中的说法是,最原始的动力是记录“不一样的精神生活”,留下“有价值的精神活动”。不过,“尤里卡”(我发现了!)的对象——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嘉映教授,实非“优选”。
在我看来,陈嘉映教授在第一集中的言谈,绕来绕去,跳来跳去,全过程糨糊,不仅一个问题也没说清楚,反而把头绪搞得更乱
《解释鸿沟》提前观影:期待正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7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