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后回首发现过去的记忆里布满错误和无知。那又如何呢?生命本就不是一首理智之歌。它满是无理、混乱、愚蠢、伤心、眼泪还有狂喜,这就是生活。让我们常常回忆起来的人和事,都是不完美的,但也是不无聊的。
爱情里最致命的破坏力就是:无聊。永远保有好奇心,永远能发现惊喜,就不能两个人总是在一起。
让彼此在独立的空间里自由的成长,爱情的花朵才会常开不败。
这世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一成不变,长相厮守的爱情理念,会使得白雪公主也会离婚。电影中的那主角深明这个道理,他的爱才得以常常久久。
在爱人之外能感受到诱惑是正常的,这证明你是鲜活有力的生命,而不是死气沉沉一老翁。偶尔的艳遇只是生活的小小点缀,零食总不如正餐管饱。
爱是欣赏,不是占有。爱是一场欲望的游戏,想要把游戏永远的玩下去,就必须永远保有欲望。而欲望的存在只有在自我不断更新的前提下才能放射出光芒。
一成不变,分分秒秒厮守在一起的念头是欲望的有力杀手。
距离产生美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欲望还在,再次的相聚会让爱更加的甜美。
大胆的爱,小心的偷
通过“已有婚约但尚未结婚”的身份,他使自己处于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绝对安全状态。
“尚未完婚”的事实使他和别的女孩暧昧调情合理合情,“对未婚妻的爱”则是求而不得时保全颜面的万能挡箭牌。
手掌触碰少女的膝盖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越界,止步于此则避免了进一步的道德逾越。
男人反复品味自己的得意之举,是乘人之危假借少女的脆弱时刻抒发情欲,抑或满足情欲的时分无意给予了少女安慰?
中年男人的小心思被侯麦扒得一丝不挂。
帕斯卡尔说:“侯麦的电影并不描写那些被抛入身体艳遇的人物,而是那些被某个道德标准所驱使而默默努力的人。”侯麦自己说“我的那些主人公有点像堂吉诃德,都把自己当作小说中的人物。”在我看来,六个道德故事的主人公为自己设定了理想的英雄准则和行为规范,冲突在于面临诱惑时,灵与肉的互搏,而这种冲突是内化于主人公心理,故事的结局往往将男主的准则击碎,充满反讽意味。就像在《克莱儿之膝》中女人评价堂吉诃德时所说的“一个自欺欺人的英雄罢了”。简单讲
侯麦之三了
7.7
第一遍还未看懂 大概这就是侯麦 大段精彩对白 有点云山雾罩 让你晕头转向 偶尔醒来得知一二 便算食过人间烟火 想法是密集的 透露一两个的 时常觉得这是一种罪过 爱与不爱 源于当下的情绪而非真实所感 我们好像生活在云端 不触地气才可做一次神仙
结尾终将到来 虽然我一直盼望 但真来时 却想死去 还好没有 就是这些细碎的片段就可以聚集起一个庞大的但不会让你看见的却真实存在的云团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结尾淡然 我们还会在真实和虚假里你侬我侬
# 作家:我从不发明 我只是发现
【克莱尔的膝盖】1970年,欲望与道德,驱除诱惑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