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多少有些跌宕起伏的故事可说,尤其又是生在历史变更之际的名人。
十几岁的时候,家境贫困要筹钱读书;二十出头,要找目标挣钱胡口;三十左右,必须得成家立业;到了四十,人生还没有出现贵人,许多事情就得大打折扣;五十岁以后,健康的身体、豁达的心境是上天的礼物。
人生是一部很长的电影,叙事体,散文体都可以。话平生,那是叙事。说心情,就是散文。
人物传记的电影其实很难拍好,要在两小时以内写完一个人的一生,不仅要高度概括,而且要把人物的人生观前后变化融合于时代交代清楚,那是谈何容易呢。
吴清源 这个电影上映之前,很多记者用文艺腔调写得让大家非常的期待。放映之后大家又纷纷抱怨太闷太散,甚至严重到走了题。于是家里的这张碟,我用了两年才看完。
场景很美,木色的和式房子里有棋盘棋士,窗外绿意浓郁;对白少,画面美;即使战争的画面也不混乱,只是电影里的人物在慌张的奔走。场景切换时,有安静的字幕出现在画面上,是吴清源本人传记里的话,用这些话来说明画面无法表达的时代背景和心情变化。
这部电影看作散文体是非常养眼的
三三、星、天元。不知道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Di曾给我介绍过一个开局,然后告诉我,敢这么下围棋的人叫吴清源。
关于这位围棋泰斗,其故事远比电影《吴清源》所表现的丰富的多,尽管早有耳闻他的传奇一生,也受到过《棋魂》这部动画的影响,但看此片的过程中才发觉有点不对劲,几乎全片都是在描述吴清源内心的挣扎。
现在的我似乎无法直接的去判断一种价值观的好坏了,或许这值得庆幸。因为只有小朋友才会分辨: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
确实是令人揪心的国籍问题。祖国战火连天,而自己却被劝服加入侵略国的国籍。“围棋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神给与了你围棋的天赋,不要放弃对它的追求……”导师语重心长地劝诱其实看起来真的没有那么用心险恶,而我也相信很多专注于围棋的人,视围棋为生命,宁可死在棋盘上。可正如影片描述的,当吴清源看着日本青年高举侵略中国的地图载歌载舞的时候,那种痛苦是何等的巨大。
有时候真的很想透彻的了解一下日本这个民族,客观、务实、中肯的去了解。想知道在日本
前面看到'塔可夫斯基的镜子'关于吴清源生平,去掉感情色彩的文字,他说的都对。
至于“片头还特为放一段完全不相关的张震与吴清源坐在一起聊天,说猴子偷抢柿子,用意在于显示这部电影是吴清源首肯之作么?”
想多了,这只是传记电影最简单的表现方式之一。
“看起来更像是田壮壮偷了吴清源的人生来讲自己的故事。”
也想多了,但想对了,田壮壮的整个电影人生和他的现实人生都在与信仰博弈,用别人的影像传递自己的心思,对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无可厚非,也理所应当。唯一遗憾的,可能是它与观众心目中的这部电影本该呈现的写实主义相背离罢了。
请问你认真看片了吗?如果是,用心了,
发现这是田壮壮目前为止表达东西最简单最明了的一部片子,那就跟发现太阳是从东边升起一样容易。别来不来就说人“表达东西太多,表达不清楚。”
我想大多数对《吴清源》的遗憾,或许恰来自对田壮壮这次的“大清场”,它太单一,太一根筋,太去除枝节,它不是《蓝风筝》不是《盗马贼》
它本就不该是它们。
它像副水墨山水,它淡如菊,它闲散,甚至有些闷。可我却说它好看得不得了
“吴清源”不适合公映的电影,适合寂寞时独自守望的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