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定是一部没有票房影片,然而短短90分钟,容纳了那么多元素,讲述了上海为背景下的外来人口的生活,认真去看,很难不动情。
导演不错,似乎偏爱上海的桥,选了各式各样的桥的外景,音乐也不错,片尾曲很好听,但有时似乎是怕观众不明白,代入表达了情绪,略显多余。
秦海璐功力越发深刻了,从《钢的琴》《桃姐》直到《阜阳》,演技越发精湛,似乎非普通人、小人物不演。
另外还有唐群大妈,她的表演能让每个上海人或其它大城市的城里人感到,外来人也许没文化,也许令不清,,,,,但实在卑微并不卑贱!!
p.s. 精确地抓住了上海环境特质,永远是雾霭漫天,满天雾霭啊!
平淡的镜头,平淡的表演,平淡的情节,平淡的人物。一切的平淡放在一起,炸开一部完全不平淡乃至惊艳的片子。
这才是真正的小人物啊。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了小人物,越边缘越渺小越好。这些“小人物”全都有着夸张的代表性,作为原本猎奇的谈资一下子冲入人们眼中,真正的“人文关怀”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最初以为阜阳是导演的家乡,但后来看到导演是台湾人。可能只有真正地爱着人们,愿意理解这个世界的每一处尘埃的人才可以拍出这样的片子。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窗外正下着雨,稀稀落落,又有点料峭,心情也慢慢地沉了下来。当远离家又独在异乡的时候,那种寂寞感、思念感会不知不觉蔓延满你的思绪,挥之不去。家,永远像风筝的那一头牵着你,让你飞不远,但又始终在那飘荡。
到阜阳600里,600里对于日益便捷的交通网络来说或许只需要5个小时,但里带来的地理隔离、文化隔离以及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心酸苦楚,会让对家的思念随着这600里发酵,思念成涌。
离开家,回到家!
在中國,有千百萬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它特定的符號。
阜陽,安徽西北部城市,最著名的是阜陽編組站,五路交匯,八線引入,全國六大路網性鐵路樞紐之一。
阜陽人,流浪在外邊,回家過春節卻要指望一輛沒有執照的破大巴。
昨天在MOMA看這部片子,鄰座的是三個非英語母語的日耳曼人,他們儼然不能夠理解這部電影,因為這是中國的電影,中國的悲哀,中國的六百里。
我是帝都人,生在帝都,長在帝都,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所以客居他鄉打工者的苦與愁,我並不能很好的感同身受。
在中國,歸家六百里,算不得是很遠的距離,但要放在歐洲,恐怕早已出了國界吧。
最重要的是,歐洲怎麼可能會有“蝸居”“蟻族”這樣的族群呢?
想說說謝琴這個角色。
謝琴,阜陽人在上海,退休線上下徘徊。在上海做高齡蟻族,苦,可回了阜陽只能面對農田二畝。片中每個在上海的阜陽人都如此,都是不甘在家種地才出來混。但謝琴混上海又比他們多了一點原因,就是想要在女兒小紅的身邊。她做鐘點工,嫁上海人,並不是她的本意。他唯一真心的事情,是給小紅送餛飩和衣裳。
關於嫁上海人
【到阜阳六百里】精益的剧情片 回不去的六百里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9353.html